最近,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指出,6月27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决议:日本防卫省将授权自卫队,在“外国无人机侵犯日本领空时有权将其击落”。这一决策背后被普遍解读为主要针对中国的无人机,尤其是在东海及钓鱼岛周边海域的活动。
日本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显然非常容易加剧中日之间本已敏感的领土争端。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围绕领土、领空及领海的主权争议始终未能解决。为了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中国解放军的无人机和军机频繁出现在东海和钓鱼岛附近的海域,日本自卫队对此颇为担忧。据日本防卫省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军机多次接近甚至进入钓鱼岛周边的领空,这对日本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现有的《自卫队法》对于击落外国无人机的条件规定严格,要求的门槛极高,这导致日本自卫队在捍卫国家利益时陷入困境。因此,修改现行规定、降低执行门槛的声音一直未曾平息。
根据BBC的报道,早在2013年,日本自卫队内部就曾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但直到今年才最终做出决定。原因无他,内部人士深知此举对日本的影响深远,必须谨慎处理。支持修改现行规定的意见认为,强化武力行动有助于在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有效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并加速日本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提升自卫队的防空能力。此外,从战略角度来看,日本此举不仅是为了应对中国,更是响应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美日军事同盟。通过强化对中国军事威胁的宣传,日本政府还可以在国内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和政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一举措有助于转移国内矛盾,并为增加防卫预算提供理由。
展开剩余66%然而,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日本这一过于激进的举动将激怒中国,甚至可能被中方解读为“故意挑衅”。这不仅可能破坏中日之间的正常外交关系,还可能引发中国的报复性反制。考虑到今天中国解放军的强大实力,日本一旦采取强硬政策,很可能会遭遇中国通过增加无人机数量等手段进行反制的局面。长期来看,日本可能会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增加不必要的对抗风险,得不偿失。钓鱼岛本身极为敏感,如果日本贸然“开火”,可能会引发误判,甚至引发大规模冲突。即使日本击落一两架中国无人机,实际收益也有限,而解放军如果通过更强大的武器装备,如电子战船、电子战机等反制,日本无疑将不得不投入更多军事资源应对,反而可能拖垮自身。
事实上,围绕这一议题的讨论在日本内部已经持续了12年之久。直到今天,敏感的决定终于出台,背后显然有外部因素的推动。不少人认为,日本政府决定采取“击落外国无人机”的政策,和近期一项重要决策密切相关,即计划在南鸟岛附近开采稀土资源。日本媒体报道,早在几年前,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就在南鸟岛以南约200公里的海底发现了富含稀土矿物的泥层,这一发现被视为巨大的战略机遇。据悉,这一稀土矿区位于深度约5600米的海底,储量高达1600万吨,含有钇、铕、铽、镝等重要元素。经过进一步研究,这些稀土矿物如果全部开采,将能够满足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南鸟岛属于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开发这一资源不涉及国际法的障碍,技术难度才是主要挑战。
南鸟岛位于深海环境中,开采稀土面临一系列复杂的挑战。首先,海底地形复杂,设备部署难度大;其次,稀土泥分布不均,开采难度加大。此外,深海的环境特殊,水深超过5000米,压力达到600多个大气压,且温度接近零摄氏度,完全黑暗,这使得开采工作异常艰难。而稀土泥以泥浆形式存在,如何利用真空泵和液压系统将其吸取,并通过长管道运输到地面,进行后续加工,是巨大的技术挑战。
尽管如此,日本仍然决定在2026年1月启动南鸟岛稀土资源的开采工作。南鸟岛不仅是日本的稀土宝库,还作为其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前哨,早前就已部署了自卫队的雷达和气象设施。如今,这一地区的稀土资源更是成为日本战略的关键所在,很可能会引发中国无人机的侦察活动,收集相关的地理和军事情报。日本加速推动这一政策转向,被认为与南鸟岛稀土开采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日本的这一举动极具风险,很可能导致“擦枪走火”的局面。中国一向不喜欢主动挑衅,对于没有主权争议的日本领空,中国并无兴趣。然而,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绝不会让步”。即使日本出台了“击落无人机”的新政策,实际操作中也未必敢轻易开枪。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硬碰硬,那么中国必定会作出回应,毫不退让。
发布于:天津市极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